韩三坪的一声叹息,张洋也不知道说什么好,因为他严格来说也是从港城来的。
作为拥抱内地的港城人,张洋确实要显得与众不同一些。
别人都是想着赚多少是多少,所以在剧组拍摄的时候就已经疯狂的赚钱。
老实说,这种行为完全是在竭泽而渔。
就象是韩三坪说的那样,没人啊。
现在的内地能找出来几个商业片导演?
张一谋,陈凯哥这些人都是转型成商业导演。
内地真正能被称之为商业导演的人,很多人绝对想不到。
那个人叫冯晓钢。
你可以说这人的人品一般,但不能否认的一点就是他真的很有能力,他的电影除了《夜宴》在票房上亏了,其他的电影真没有亏过。
这就是华亿能做得越来越好的原因,就因为有一个大导演托举着。
橙天虽然现在有一大批的明星艺人在公司,却没有能维持这些人的资源,迟早也会有散的一天。
现在的时代还不是能快速流量变现的时候,明星的收益也没有未来的那么膨胀,所以目前的艺人收入还不是很高。
主要的收入还是要依靠影视作品和gg收入。
而这方面冯晓钢能带来的利益就很大了。
在张洋确定添加华亿后,华亿现在的估值也高了很多,因为有大导演托底。
现在上面强调发展商业电影市场,而国内的商业电影市场,可不是砸钱下去就能发展起来,要有人才,能拍摄商业电影的人才。
对比之下港城的底蕴太厚了,人家的电影发展了数十年,王京那种更是三代都深耕这个领域。
王京的叔公曾经在魔都就已经是这方面的大佬了,然后是他的父亲,再然后是他。
在影视底蕴方面,港城作为金融发达的地方,娱乐也会相对发达。
为什么港城的导演和团队那么嚣张,并不是他们多有钱,而是他们知道内地需要他们。
在他们看来内地就是一个农村,你们让我们来,是让我们指导你们的,你们只需要出钱就行了,剩下的交给我们。
陈可欣拍摄《投名状》的团队内核人员都是自己的港城团队,有人觉得港城没落了,人家何尝不是通过秽土转生,寄生在内地身上吸血。
只有等人才上来,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影视圈,尤其是那些幕后的工作人员。
这类人越多,他们才能摆脱对港城电影的依赖。
起码要用几年的时间,让新人起来才行。
离开中影,张洋也不知道说什么好,他的心肯定是向着内地,不然也不会被港城封杀。
那些狗东西封杀他的目的,就是不带着他们赚钱。
张洋在内地有自己的公司,有自己内地团队,培养内地人,在他们看来就是背叛。
你就应该要用港城的团队才行,还有港城的明星,男女演员必须要有个是港城的。
《火星救援》里面一个港城的明星都没有,当初选角结果出来的时候,张洋就已经被骂上天了,甚至他去港城拍摄镜头的时候,还有一群人想过来捣乱。
幸好当初已经报备过了,加之电影是合拍片的关系。
对于某些狗而言,他们的主人在白头鹰面前都是儿子的存在,看到白头鹰的人他们恨不得喊爷爷。
当然也是有意外的,这都是后话了。
张洋和出品方都联系后,光线负责宣传工作,沟通了演员们要去参加节目了。
张洋也要参加自己第一档宣传节目,电影频道的人物专访。
之前已经参加过了,这次继续来。
“张洋导演好!”
“主持人好,又见面了。”
“是啊,好象上次见面是零四年对吧。”
“是的,好快啊,都四年了。”
“你来内地多少年了?”
“我是零三年来的北电上学,去年从北电研究生毕业。”
“那也是有五年了,那么我们聊聊这五年来你生活在内地的感受吧。”
“好啊。”
聊自己在首都的生活,在学习方面学到了什么,就是夸,一通的夸。
然后聊到了拿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项的电影《海边的曼彻斯特》,用一部电影说自己在北电学到了什么。
聊的主持人都有点懵了,张洋实在是太会夸地方了,说什么自己在北电学了很多,在首都怎么样怎么样。
最后主持人强行的把话题拉到了《火星救援》上面,哥们,你是来宣传电影的,首都不是“烂怂大雁塔”,你不用这样。
然后聊了一下电影方面投入了多少,多艰难,特效是怎么做,拿出了两段宣传片,解释一下多困难,花了多少钱等等。
最后一个小时的节目,张洋和主持人聊了三个小时。
下午还有一个节目,吃饱休息了一下,这次出发是去首都卫视。
要参加郭德钢在首都卫视的节目《星夜故事秀》,节目是去年老郭大火的时候合作的。
老郭的大火离不开首都卫视一名叫大朋的电台主持人,不是搜狐的那个大朋。
老郭亲口承认的贵人里面就有这位,是他把老郭在小剧场的相声录制下来,然后在电台上播出。
也是在那一年,首都的士上都是老郭的相声,也是在这个时候,相声大会才爆了的。
首都卫视也是趁热打铁,邀请了老郭主持一档脱口秀节目,还有一个搭档叫徐椿妮。
节目主要是做一些活动,情景舞台剧,用相声的方式演绎出来。
当然节目也会邀请一些嘉宾过来参与进来,聊聊天这样。
光线找到首都卫视做宣传的时候,对方点名要张洋,而且他和老郭很熟,节目组可以将这期节目做成采访形式。
中间来点舞台表演,让作为导演的张洋点评一下,指点一下。
张洋到后台的时候,对方来的更早,早早就已经在准备了。
“郭老师,晚上还有相声演出吗?”张洋进来看到老郭正在化妆问了一句。
“有啊,等下录制完了,下午五点还有一场演出呢。”老郭道。
“你今天有两场?”张洋诧异道。
“没办法啊,现在已经开了三个分社,都要去走走看看。”老郭说道。
张洋能理解,就是前期给其他分社带去流量,不确定登场,而那些奔着他来的观众也会想赌一赌运气。
所以一般分社开的时候,老郭和于千两人都会去演出一段时间。
“三个了,我这两年都忙,都没时间去听,还欠您好几张票呢。”张洋笑道。
“客气了,都是互助的,您也帮我宣传相声带货。”老郭笑道。
张洋带着他们的相声磁带出国,在很多场合上都说过,在异国他乡能听到乡音是难得的事,而且还能陪伴睡眠。
于是老郭的磁带卖的还挺好,现在都是在网上下载音频了,德芸社以一种极快的速度传遍全世界,只要是有华人华语的地方,乡音是难得。
不说别的,一些心理出现小问题的人,也能通过相声带来的欢乐去抚平。
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德芸社,无非是他们带来的了欢乐。
两人就象是朋友一样,一边化妆,一边闲聊。
张洋还聊到了电影《落叶归根》上面,可以说是老郭最成功的一部电影了,哪怕是一个配角,他在电影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,有自己的演绎方式。
怎么说呢,他的相声包袱太重了,只要是他出声,那他就是郭德钢,容易出戏。
这点他就不如范违,而且差距很大。
同样的相声演员出身,范违在相声不济的时候转型去当小品演员,也是在那时候积累了大量的舞台经验。
在小品舞台,其实和话剧舞台没有什么区别,他得到了大量的经验磨炼。
前几年在春晚大火,然后在《天下无贼》里面饰演了一名劫匪。
郭德钢在《落叶归根》上,其实也有模仿范违的意思,只是两人演艺的方式不一样。
相比较而言,郭德钢的声音更让人出戏,而范违虽然也是用搞笑的方式演绎一名劫匪
就是要比郭德钢优秀,这方面会随着郭德钢的名气越大,他这张脸就越不适合在荧幕上。
“有些演出推不掉,都是人情,我也不想演,身不由己。”老郭无奈道。“而且,而且还能带人,你也知道相声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演出,作为一个社团要扩大,是要培养新人的,所以节目上都会带上德芸社的人,这次也一样。”
用未来的两个字来形容,就叫“破圈”。
一个公司想要做大,必须要培养人才,更别提德芸社了,如果全依靠郭德钢和于千那要累死他们两个,肯定要有其他的演员起来为他们分担这些压力。
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出圈,去吸引更多的人喜欢上他们,才能保证除了他们之外其他人的名字挂出去也能卖票。
就拿张洋来说,如果今天晚上的演出不是郭于,他是没有兴趣走进剧场去听相声的
“和电影一个道理,主演是大明星,其他的配角要找一些没什么名气的,带一带就出名了,我能理解你的做法。”
“等下手下留情。”
“行!”